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圣菲德

没有把中国战国搬上游戏,实在是游戏界的损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15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哪天搬上游戏了,又一定有人大叫被小日本抢先了,国内的厂商真是XX之类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5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LALA 发表
[B]――RPG?相信日本人做不好,至少在剧情和思想性上会不及格……国产的目前没有出众之作[/B]
枫之舞不就是战国时期的吗
轩4开场也是战国末期的

H GAME也有了……制罐那个寻秦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5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更倾心刺客

专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5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武
伍子胥
乐毅
田单
吴起
司马穰苴
田忌

盗跖

荆轲
聂政
豫让
专诸

庄周[ro]01[/r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5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圣菲德 发表
[B]这个我通了……


我是希望作成比较正统的SLG,难点无非国家关系乱了些~~现在的机能调配好这些关系只是小CASE

其实记录春秋战国的不止有史记,还有东周列国志,当然不是白话文比较难懂。看译本比较好。

春秋战国的故事实在是很有魅力的~~~这段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也远比三国来得高~~~何况三国实在是听的太烂了~~~... [/B]
那这游戏一定是极重度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5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悬辰北斗 发表
[B]是啊,我们战国的猛将真少。 [/B]


猛将少么?
二桃杀三士的三士、貌赛子都的子都、百步穿杨的羊由基、锥击晋鄙的朱亥......随口就有百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2-15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5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NEOSS 发表
[B]那这游戏一定是极重度啊.... [/B]


游戏模式可以借鉴《魔法门-英雄无敌》系列加以改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2-1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eff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4-2-15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5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悬辰北斗 发表
[B]是啊,我们战国的猛将真少。 [/B]



如果做成三国类游戏,白起的武力绝对不低。

春节期间央视的大作《复活的军团》,内容完全基于考古和史实。里面指出当时的秦国很可能具备成型的军衔制度。士兵的升迁主要由战场上获得敌人首级的数目来决定。而史记里《白起王JIAN(找不到这个字)列传》里记载白起经过早期的无数战斗,由“大良造”、“左庶长”等一步步升级为最后的武安君。这些称号中的一部分,在《复活的军团》里已经基本被确定为秦军的军衔。

另外,《寻秦记》里是怎么描述秦国选将军的方法的?靠阵前比武。虽然说这只是一部小说,但有些东西总还要符合历史的吧。

我觉得,白起作为秦的武安君,不会是象周愉那样单纯的智将,武力一定不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5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darkbaby 发表
[B]猛将少么?
二桃杀三士的三士、貌赛子都的子都、百步穿杨的羊由基、锥击晋鄙的朱亥......随口就有百人。 [/B]

那3士叫武夫还可以...叫猛将就算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5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darkbaby 发表
[B]游戏模式可以借鉴《魔法门-英雄无敌》系列加以改进... [/B]
恩,那样好,不过希望别作成XX榜英雄无敌那么LG..................这么好的题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5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战国时期猛将少的说法,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三国时期的战争完全是两个概念,起码战场场面上如此。

三国时的两军战斗,一般模式是两阵对圆后武将先单挑,如果能够阵前杀死敌方主将,就可以决定战斗的胜利。即使进入混战,马上的勇将凭借个人之勇,在大群的普通士兵中即使不至于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起码足以自保,甚至杀个7进7出。

这样的场面在战国时的战斗中是不会出现的。

那个时候的士兵,是高度专业化,具有严密组织性,分工明确的部队,起码秦国的军队如此。例子之一就是秦佣坑中发现的长度超过7米的长矛。

“如果用来单兵作战,7米的长矛根本无法自由格斗。但是,在古代希腊,亚历山大的军队就以7米2的长矛而闻名,由长矛组成的方阵曾经使他们战无不胜。专家推测,秦步兵中应当有类似的长矛方阵,长矛的威力在于集体的力量。 ”

“不论发生什么情况,这些士兵都要挺着长矛向前走,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保持方阵不变。可以想象:为了将几千人、几万人变成一个铜墙铁壁的方阵,士兵们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训练。
从武器和作战方式来看,长矛手是杀伤力最大的步兵兵种。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的冲击力不可阻挡。”

这种长矛,拍摄时选的军人一开始连端都端不平,但是“一周以后,30个精心挑选的战士不仅能够扛矛挺进,还可以演练多种队形!”。

其余的包括军阵阵型、骑兵编队、战车编队、工艺复杂、射程超过300米的弩、先进的造车工艺、驾御马匹的技术,武器的大规模标准化(!“标准化,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标准化生产使不同的供应商生产的零部件可以组装在一起,也使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可能。”!)生产,甚至连所有马的马背高度,都严格统一为133厘米!

总的来说,那时候的军队,是真正专业化的军队,普通士兵的水准绝非三国时候可比。在这样高水准的专业化战争机器面前,任何武将的个人之勇,作用都微乎其微,单凭勇力,是无法在历史上留名的,起码无法象后世那样。那时候的作战,靠的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士兵。

有疑问的,建议去看看《复活的军团》,CCTV的网站上现在还保有完整的解说词。
http://www.cctv.com/science/special/C11712/01/index.shtml

至于那个时候勇将的质量和数量,个人认为绝对强于三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数百年的战乱期间,北方强悍的匈奴骑兵竟然无法占到任何便宜,为什么?那是一个空前重视武力和勇敢的时代。以赵国为例,边境地带种田的农妇,都可以持弓毙敌于百步之外!说那个时候勇将少?只是由于军队的高度专业化使得勇将无用武之地,加上历史记载的稀少,能留下名字的太少吧。事实上,那个时候的将领,恐怕除了被施与膑刑的孙膑外,根本就找不到单纯的智将和儒将吧。

下面是该片第三集完整的解说辞,从中可以对那个时候的战争场面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5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陷了大片韩国领土,韩国地方长官不但不降,反而将土地送给了赵国。战火在秦赵两国之间就此被点燃。
在赵国一个叫长平的地方,两国集结了100多万人的军队,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这是古代战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将决定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
第三集:死生之地
长平在今天山西省的高平县,战争就发生在这个山谷。即将投入战斗的秦军,一直是古代史学家几笔带过的模糊形象。而今天,军事专家已经可以根据秦兵马俑去推测那支令人生畏的军队如何作战了。
长平之战,秦军主力在面对象波涛一样翻滚而来的赵军时,怎样发起攻击?他们的战斗队形是什么样的?这些一动不动的陶土战士,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在兵马俑主力部队的最前边,站着三排战士,可以设想,在长平谷地的秦军军阵中,他们最先与赵军接战。考古发现,他们曾经装备的武器一律是远射用的弩。这些弩兵分为三排,直面成千上万汹涌而来的赵军。
弓弩的射击有一条规律,因为临敌不过三发,敌人往前冲了,这一支箭装上去以后射出去,你再装一次,敌人还往前冲,三次箭射出去以后,敌人就冲到面前来了。时空关系就是这样,所以古代射击的时候一定要轮番射击。
这是人们第一次亲眼看到秦军弩兵的作战队形。专家认为,他们站成三排是有道理的。可以推测,当第一排射击的时候,后两排拉弦搭箭,三排弩兵因此可以轮番射击。在战场上,密集的杀伤力最为致命。
在兵马俑博物馆,这是第二个被发现的俑坑,它至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黄土。但是,电脑技术可以帮助考古人员模拟地下的壮观景象。
黄土下站立着一支独立的弩兵部队。前排的士兵正在射击,后排的蹲着准备,一起一伏,配合默契。这显然是秦弩兵作战的一个瞬间。在秦军之后将近2000年,欧洲人还用类似的方法组织火枪手,秦军很有可能开创了这种经典的连续射击方式。
在长平谷地,赵军首先遭遇的就是秦弩兵。万弩齐发,赵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然而,这只是秦军的第一道攻击波。
从1974年发现兵马俑以来,考古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在这只矛头附近,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条6.3 米长的矛柄遗痕,加上矛头,完整的长矛接近7米。这种长度的刺杀兵器,端平都十分吃力,秦军是怎样用来作战的呢?
如果用来单兵作战,7米的长矛根本无法自由格斗。但是,在古代希腊,亚历山大的军队就以7米2的长矛而闻名,由长矛组成的方阵曾经使他们战无不胜。专家推测,秦步兵中应当有类似的长矛方阵,长矛的威力在于集体的力量。
不论发生什么情况,这些士兵都要挺着长矛向前走,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保持方阵不变。可以想象:为了将几千人、几万人变成一个铜墙铁壁的方阵,士兵们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训练。
从武器和作战方式来看,长矛手是杀伤力最大的步兵兵种。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的冲击力不可阻挡。
在兵马俑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另外两种长柄刺杀兵器。
戟的长度在 2 米 80 左右,它实际上是在戈的前边加装了矛头,可以钩砍,也可以直刺,与长矛手不同,持戟的士兵可以做单兵格斗,对于他们来说:掌握自由搏击的技巧和发挥个人才华是最关键的。
考古人员发现的第三种长柄兵器叫铍。它很像插在长杆上的短剑,长度界于戟和长矛之间,在3米5左右,持铍的士兵很可能也是靠某种队形去冲击对手。
从不同的杀伤距离来看,长矛、铍和戟长短之间既有专业分工,又可以互相保护。
但是,这些兵器之间究竟如何配合使用,今天已经很难了解。兵马俑坑曾被人盗毁,士兵手中的兵器大都遗失了,仅存的一些也散落在黄土中,原始的位置已经很难判断。  秦国的兵工厂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兵器制造业。工人从地下挖掘铜矿石。
在兵马俑坑,军事专家还是发现了一种配合作战的范例。在轻装的弩兵中,这个身穿铠甲的士兵十分特殊,他手中是长矛一类的刺杀兵器。在射击部队中编制这样的长矛手,是为了保护射击手免遭冲到跟前的敌人伤害。从这些细节来看,秦步兵在专业化和协同作战方面,很可能已经相当成熟。
根据兵马俑的布局来推测:两千多年前的长平战场,赵军首先面对的是秦弩兵,紧接着就是秦步兵的冲击。他们是秦军真正的主力部队。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两军初次交锋,赵军损失惨重。深知秦军厉害的赵军统帅廉颇,立即改变策略,全线撤退,凭借有利地形,构筑壁垒固守。秦军久攻不下,又远离国土,战局反而开始对秦军不利。
《史记》中写到:秦人用反间计使赵王上当,以年轻的赵括代替了老帅廉颇。赵括到达前线后,立即改变部署,向秦军主动进攻。而秦王也秘密换上战国时最为杰出的军事天才白起为秦军总指挥。
当赵军大举进攻的时候,白起认为战胜对手的机会已经来临。经过周密的思考和讨论,一个大胆的计划诞生了。秦军主力开始在长平东南的有利地势上构筑壁垒,与赵军作战的部队依照白起的命令佯装败退。
赵括果然中计,率领赵军主力离开大本营,进入了秦军的口袋阵。
在夜幕的掩盖下,两支背负使命的秦军悄悄地离开了营垒。一支25000人去断赵括的后路。另外一支5000骑兵直奔赵军大本营。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决定,两支部队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彻底改变相持局面。
今天,这条将整个长平谷地一分为二的河流仍在流淌,当年包抄赵军的秦军,就穿过了这条河流。
然而,军事专家对这两支秦军部队一直迷惑不解。25000名奇兵属于哪一个兵种?5000名秦国骑兵究竟如何作战,这一切都没有人确切地知道。
2000多年后,在秦始皇兵马俑坑,考古人员发现了秦军的战马。专家测量了100多匹陶土战马的身高,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战马高度都统一为 133 厘米。史书上说:秦军选择战马的第一个条件是马的高度必须达到5尺8寸,5尺8寸正好是今天的133厘米。看来,秦人对战马的选择十分严格。
书上也有所记载,说秦马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说:“探前蹶后”。前蹄子往前一拔就是探前,后蹄子往后一蹬,就是蹶后,“探前蹶后,蹄间二寻者不可胜数也”就是前蹄子和后蹄子之间,一纵一丈六,一纵一丈六,这样的马多得很,数都数不清。
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赵国是创建中国骑兵的第一个国家。但是,这个仓促地结论忽略了秦人的一段历史。
三千年前,秦人的祖先生活在今天甘肃东部的高原,那儿草场肥沃,最适宜养马,秦人就是以养马而起家。
早期秦人与游牧部落杂居,为了对抗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这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骑兵部队。但是,秦国的骑士在哪里呢?
在这个仍然覆盖着黄土的大坑下面,就肃立着一支完整的秦国骑兵部队。
这就是秦国的骑士:他们身材修长、装束简洁,独特的皮帽紧紧地勒在下颚上。专家发现,和赵国早期的骑兵相比,秦军的马鞍先进了许多,它的两头微翘,已经有了现代马鞍的雏形。但是,一个最关键的发现是:秦骑兵仍然没有马镫。
在没有马镫的战马上,骑士无依无凭,要全力保持平衡。马镫使骑士可以腾出双手,用来攻击敌人。但没有马镫的秦骑兵究竟如何作战呢?
从考古挖掘看,专家们在骑兵纵队中没有找到适于马背作战的长矛和战刀,却找到了箭头、弩这样的远射兵器,秦军骑兵竟然是用弩在马背上作战,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正是骑兵处在发展阶段时的形象。
可以相信,在长平战场上,直扑赵军大本营的五千骑兵还无法像后来的骑兵一样,挥刀舞枪冲击敌人。他们的任务很可能是监视赵军大本营的动静,袭击赵军运送粮草的后勤部队。
然而,秦人深知作战中配合协同的重要性,在厚厚的黄土下面,这支秦国的骑兵部队井然有序。他们四骑一组,三组一列,八列共108名组成一个纵队。考古证实:秦骑兵已经具有非常严密的组织,这是迄今人们所知道,中国最早的骑兵编队。
战国时代,因为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机动能力,骑兵部队在秦军中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攻击力量。长平之战,5000秦骑兵最终截断了赵军的粮道,为彻底包围对手发挥了关键作用。
山西省的高平县,这个村庄叫三军村。两千多年前,赵军的统帅部就设在这里。赵军被围后,立即建筑工事,等待救援。这时,司马迁写到,秦军统帅白起并不马上发起总攻,他准备用更加残酷的办法削弱对手的战斗意志,白起围而不打,只出动轻兵反复袭击、折磨被围的赵军。
围困持续了46天,在那悲惨的日日夜夜里,在成群饥饿疲惫的赵军士兵中反复冲杀的秦军轻兵,究竟是什么部队呢?
在众多的陶土战士中,有这样一群,他们手执戈矛,没有任何防护铠甲,是典型的轻装。在冷兵器时代枪林箭雨的战场上, 这种装束的战士不是炼就了一身高超的格斗技术,就是拥有非凡的勇气。一些军事专家认为,这些战士很可能就是司马迁所谓的“轻兵”。但是,其它专家有不同的看法。
在第二个俑坑,骑兵部队的边上,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战车的残迹,但是,当探测结果全部出来的时候,专家们却颇感意外。
在秦的时代,车步配合是最典型的作战方式。在庞大的战车后面,总有步兵跟随,进攻时车步总是一齐向前推进。车弛卒奔的作战方式曾经风行一千多年。
但是,这儿的探测结果却完全不同,在厚厚的黄土下,埋着一支纯粹由64辆战车组成的部队。
这些战车车体窄小,仍旧由四匹马拉动。可以推想,由于没有步兵跟随,他们完全可以跟上骑兵的速度。战车上的士兵配备着戈、矛等刺杀兵器,正好弥补骑兵无法近身攻击的缺憾。
一些专家认为,袭击被困赵军的轻兵,应该就是这种独立战车,将赵军一分为二的25000名奇兵很可能就有这种独立战车部队。
赵军主力在长平被围的消息传到咸阳,忐忑不安的秦昭王喜出望外,他立即亲自赶赴前线,将15岁以上的男子悉数征召,组成一支大军。这支临时拼凑的秦军从战场的两翼,一直插到赵军大本营背后,彻底切断了全部赵军的后路。
赵军统帅赵括终于意识到,形势已经极度危险,他把部队分为四队,拼死突围。司马迁没有提赵括是向哪个方向突围,合乎逻辑的推测应该是,向赵军的大本营方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赵军必须闯过一关,就是那两万五千奇兵,正是他们,关闭了赵括与大本营守军会合的铁门。
可以想象,在整个包围圈上,这里曾经发生过最为惨烈的战斗。这“绝赵军后”的秦军部队,如果没能顶住赵军的拼死突围,这场战争的结局或许会改写。此时,除了士兵的勇敢,没有什么比精心组织的军阵更有效了。
在这个凝固的地下军团,6000多个兵马俑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秦军军阵。排列在军阵最前面的是三排弩兵,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前锋。在军阵的最后面也有三排弩兵,至今还埋在地下,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后卫。
军阵的最后边有三列横队,其中有一列是面朝后的,为什么要这样布置呢,它防止敌人从背后袭击。
在军阵的右翼,有两列士兵,一列朝前,另外一列面墙而立。在左翼,也有一列士兵面目向外,虎视眈眈。这样布置是提防大军的左右两侧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些面壁的士兵正是整个军团两翼的护卫队。
有前锋,有后卫,有两翼,在这四面的围绕之下,中间是个庞大的军阵的主体。
这是由38路纵队组成的主力部队,步兵和战车相间交错,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
它是个屯聚的阵势,他没张开,兵书上曾经讲了,说这个坚若磐石,一旦展开,如万弧挺刃,好像一个刀一样一下挺开来了。
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极其经典的军阵范例,它进可以攻,无坚不摧;退可以守,固若金汤。在这样的军阵前,赵军难逃厄运。
这个村庄叫白起堡,传说是当年秦军统帅白起的指挥部,作为最高统帅,白起怎样指挥他那庞大的军阵呢?秦军投入到长平的总兵力在五十万以上,即使在一个局部战斗中,恐怕也有成千上万的士兵。
古代兵书上说,军队是靠擂鼓和鸣金来指挥作战的,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军阵的指挥车上果然发现了指挥工具。可惜,革制的鼓早已腐烂,但这个青铜铎留了下来。两千多年前的秦军战士,就是听着它的声音从战场撤回。鸣金是收兵,而击鼓,则是前进。各级军官根据旌旗的指示改变击鼓的节奏,士兵们根据节奏行动,这样,在指挥官的意志下,成千上万的士兵作为一个整体进退攻守,互相配合。
在长平战场,战争已经进入了最为惨烈的阶段。四十万赵军被秦军死死围住,四次突围均告失败,断粮已将近四十多天,伤兵的惨叫和哭声弥漫四野,活着的人把伤者杀死吃掉,秦军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惊恐不安。绝望象瘟疫一样蔓延。这,正是白起所期望的。
在高平的谷地,有一个围城村,当年赵国的士兵很可能被秦军围困在这一带,绝望中的赵括挑选了精锐的战士,准备做最后一博。
可以想象:当年亡命突围的赵军,正是撞在了秦军无坚不摧的军阵前,这是一架真正的战争机器。
万弩齐发,赵军一个个倒下。统帅赵括就是在最后一次突围中被射死。残余的士兵惊魂未定时,青铜戈矛组成的方阵已经像一座座城一般压了过来。绝望的赵军最终被秦军彻底摧毁。
两千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激战早已化为司马迁笔下简约的描述。
40万受尽折磨后向秦军投降的赵军,被白起全体活埋。
在古战场的遗址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成堆的白骨。尸骨的边上还遗留着士兵们的兵器和随身携带的钱币。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页。
这场前无古人的大战,震惊了山东六国。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其它诸侯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秦统一中国的脚步。
长平之战结束后的那一年,一个婴儿出生了,他就是未来的秦始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5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解放战争才是比较好的题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活的军团,春节期间每集都看了的啊,认为是国内这几年来水准最高的考古记录片了,丝毫不逊于DISCOVERY~~~~~~~~

大心,若有DVD是一定要买来收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6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在的...相对于时间跨度来说..有名有姓的人物确实有些少..做成SLG的话,平衡性不大好把握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6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除非胡编乱造,否则我们的春秋战国要做成像《三国志》和《信长》那样成功的战略型SLG是很难的。

不过可以考虑以那个年代为题材,做成回合制战棋类,或者是RPG类还可以。

又或者想恶搞的话,做成TAB或者麻将型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6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redrum 发表
[B]说实在的...相对于时间跨度来说..有名有姓的人物确实有些少..做成SLG的话,平衡性不大好把握吧... [/B]

怀疑都凑不到100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6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不少..凑100个容易..但是在60年左右的跨度同时出场....就很困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6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战争,那阶段也算是文化高峰~~~~slg要怎么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7 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代的人物比三国时的多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7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LLT 发表
[B]那个时代的人物比三国时的多多了 [/B]

嗯,就光孟尝君的食客就不止100人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7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历史记载方式比较微妙,很多东西都不可考
游戏设计起来也就没个准了。。。

我大中华几千年,无数文人大家研究到清朝,还没把一本春秋研究透彻~~

同样的情况可以参见日本最古代的历史,也不是没怎么做游戏嘛
一样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2-17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8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TriForce 发表
[B]关于战国时期猛将少的说法,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三国时期的战争完全是两个概念,起码战场场面上如此。

三国时的两军战斗,一般模式是两阵对圆后武将先单挑,如果能够阵前杀死敌方主将,就可以决定战斗的胜利。即使进入混战,马上的勇将凭借个人之勇,在大群的普通士兵中即使不至于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起码足以自保,甚至杀个7进7出。

这样的场面在战国时的战斗中是不会出现的。

那个时候的士兵,是高度专业化,具有严密组织性,分工明确的部队,起码秦国的军队如此。例子之一就是秦佣坑中... [/B]

三国初期士兵多数都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都是拉来的~~~没人了就四处去招一招,老曹败的那几场就吃了业余的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8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我爱华山 发表
[B][QUOTE]最初由 TriForce 发表
[B]关于战国时期猛将少的说法,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三国时期的战争完全是两个概念,起码战场场面上如此。

三国时的两军战斗,一般模式是两阵对圆后武将先单挑,如果能够阵前杀死敌方主将,就可以决定战斗的胜利。即使进入混战,马上的勇将凭借个人之勇,在大群的普通士兵中即使不至于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起码足以自保,甚至杀个7进7出。

这样的场面在战国时的战斗中是不会出现的。

那个时候的士兵,是高度专业化,具有严密组织性,分工明确的部队,?.. [/B]

看孙武怎么训练士兵的就知道了..............那军规强的。比起现在的军规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战国时期也是用事实证明了法制社会的优越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8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军队的专业化和社会结构有关系吧...春秋时代是奴隶社会...三国时期已经变成农业社会了..农耕使得兵役制度无法像原来那样使用很多劳动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8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redrum 发表
[B]军队的专业化和社会结构有关系吧...春秋时代是奴隶社会...三国时期已经变成农业社会了..农耕使得兵役制度无法像原来那样使用很多劳动者吧。 [/B]


关于粮食供应方面的问题,也是《复活的军团》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做了还算比较详细的解答。

秦赵长平之战秦军投入兵力60万,战争历时2年,前后斩首赵军共计45万人。战场远离国度咸阳超过500公里,粮食的供应,在今天看来被认为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淮海战役里解放军60万的粮食供应靠超过500万的农民手推车往前线拉,而当时秦国总人口不过500万。

所有这些“奇迹”靠的是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秦国的法律对农耕进行的是严格的过程控制,多大的面积,对应的土质条件下应该以何种密度进行播种,碰到雨雪天应如何应对,都有严格的法律条文规定。

再引两段来说明当时人们的认真程度:

1)(引自原文)“秦帝国灭亡后100年,史学家司马迁游历到了中国的北疆。这个伟大的学者被一条铺设在崇山峻岭之上的大路深深地震撼了。他在史记中这样描述:直道通衢,堑山堙谷。司马迁看到的是一条开山填谷的笔直大道。
这就是秦始皇的彻底解决方案:秦直道:两千多年前的军用高速公路。
在今天陕西省北部的大山中,直道的遗迹依旧清晰可见。
直道所过之处,地势险恶、人迹至今罕至。但它劈山填谷,甚至越过海拔1800米的子午岭而不回避。2000多年后,凄凄黄草下时隐时现的古道,仍旧让人感受到秦人的意志。
道路的修筑实际上就是在山上夯筑的,用黄土夯筑,夯的非常结实。现代人都难以想象。
由于夯筑得十分结实,直道上树木至今也无法成活,只有这些生命力顽强的野草能够在表面生长,在某些地段,汽车仍然可以行驶。

2)(引自制作花絮)
“皇帝座驾

  是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将秦军带到了辉煌的顶峰。在民间传说中,他是残暴的化身。但有多少人知道,他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统一中国前后,秦始皇基本上在到处巡游。摄制组根据考古资料仿制了皇帝的巡游座驾,那应该是2000多年前最豪华的车了。但扮演秦始皇的演员始终认为,皇帝的座驾一点都不舒服,在车上颠簸15分钟是他的极限。拍摄结束后一个月,他还感觉到天旋地转。而那个伟大的帝王,在这样的车中巡游中国整整几万公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8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代....一个邦国怎么会有动不动超过几百万的人口呢?个人表示怀疑...估计是夸大的说法吧.就跟曹操当年火烧赤壁的时候号称80w大军(其实据说是有20w的,不过我估计可能连20w都没有的说).而那个时候有那么多人给他拿去充军么?要知道成吉思汗在欧洲征讨的时候也只动用了不到15w的兵力就所向无敌了.个人估计战国时期的那些战争的兵力数字应该要打半折至少.不过相比中国古代战争动辄上10万的劲头.再看看指环王中的几千ORC都能灭掉一个小国的故事.真的是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8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中国的总人口2000万。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离最后统一公元前221年不到40年,秦国的国土已经很大了。500万人口完全可能。
另外原作中说秦国总人口500万时没有使用“估计”、“考证”这类的字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9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9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该片后深受震撼,多说了几句。勿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时间跨度太长,游戏以人为本,玩着玩着这人死了,得换人,游戏就不好做了,
而且当时思想观念和现在差的太远,没有一本如3国演义这样的清代出的演义书,所以不好
推广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11-25 14:39 , Processed in 0.224572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